眾所周知,不管在哪個行業,行情不會是一直不變,根據人們的需求,肯定會有淡旺季之分,但是,自從去年年底到現在,本應該出現淡季的豬價卻一直雄起,這是什么原因呢?經過思考分析,給大家說說我的想法。
中午休息,閑暇之余有幸接觸到了一個民間草根調研(鄭州青松農牧咨詢)的調研數據報告,看同比今年2月3月160斤以生豬存欄相比去年并沒有太大幅度減少,為什么今年豬價與去年相比確是天壤之別呢?
說到豬價,有一個不變的規律就是供求關系決定。要找到豬價淡季不淡的原因,就應該從這里開始。
雖然一五年末受疫情影響和從眾慣性思維,年后價格歷年下滑為主出欄較多,但相比一四年末存欄量有很大差距,所以一五年年末消費建立在了透支一六豬源的基礎之上造成結果就是年后一段時間存欄數量急劇下降。原本豬源已經透支,年后仔豬高價更是讓很多老油條參與到了豪賭標豬的隊伍中,原本走向消費市場的豬源再次進入到養殖場成為牛豬隊伍中的一員,這更加劇了市場供應不足。
養豬業發展到今天,能生存下來的小散不多多數以專業育肥為主,年前都已經將手中的大豬拋售貽盡,偶爾有部分自繁自養的小戶手中豬源對于屠宰來說只能是臨時應急一下,真正供應集中在了大的規模豬場,所以近期豬價漲落更多是規模養殖與壟斷的屠企之間的一次較量,只要大廠抗價壓欄屠企就只有被迫漲價應付,畢竟每天的供應還是要維持,行業還是需要持續。這一點我們看看豬肉批發價格和生豬出欄價格就可以明白,反過來說想想低谷期屠宰企業對待我們養豬人的那個架勢今天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未嘗有過而不及。但作為我們養豬人需要關注的就是終端的價格走勢,畢竟沒有消費基礎的高價必定是海市蜃樓。多關注豬肉批發市場的走勢對于養豬人是非常重要的。
年前屠宰企業庫存很低,到今日豬價一直高位運行,屠企還是沒有加大庫存的機會,一旦有訂單加大采購量不足也就成了擺在面前的難題。苦與成本高企降降價忽悠一下,卻是搬著石頭砸自己的腳。手中有豬的都不是大企就是老油條,所以豬價淡季不淡也許會繼續延續,但對于當下的消費力度短期我們唯望豬價穩定已是很不容易。期望繼續高攀也許只能是一廂情愿的夢幻,但豬價高位運行在16年的前期已是鐵定的事實,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握!把握好高點,切莫等著跟著只顧向前跑,看清腳下避免扎堆有序出欄,才能真正趕上這次百年不遇的豬市盛宴!
16年,希望豬價能夠一直雄起,這樣,養豬人也能夠一直雄起!養豬人的春天到了,抓住機遇,決勝未來!

